医院文化 /  HOSPITAL CULTURE

巴甫洛夫给我们的三点启示


发布时间:

2014-06-02

  巴甫洛夫,全名伊凡˙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是俄罗斯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学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风靡中国,巴甫洛夫学说成为中国医学生和医生的必修课程,当然这里有政治因素,就是那时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热潮。但是毋容置疑,巴甫洛夫在世界医学史上有着杰出的贡献。他首次阐述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规律,即条件反射学说。他认为大脑皮层的一切活动包括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源于条件反射的建立,而新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又源于非条件反射(即本能)和已经存在的条件反射,这很好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以及人的学习和创造过程。因为他在这方面的贡献,190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这是诺贝尔奖颁奖以来第四位获此殊荣的人。60年代后期,巴甫洛夫学说在我国渐渐退潮,医学教材中对条件反射学说仅仅是简要介绍一下,这主要与当时中苏意识形态分歧有关,当然也有脑科学的发展已经大大丰富,特别是神经递质学说兴起的缘故,但巴甫洛夫的历史功绩和治学理念不能抹杀。

  巴甫洛夫晚年发表了《给青年的一封信》,对青年人充满激情和希望。他在信中提出青年科学家治学的三个条件,即循序渐进、科学精神和谦虚。我认为这对我们今天临床医生都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他说:“我对我国献身科学事业的青年人的希望是:首先,要循序渐进。我一谈起有成果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这个重要条件时,总是不能不心情激动。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你们在一开始工作起,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在没有弄清科学的基础知识前,决不要动手搞后面的东西。”巴甫洛夫将循序渐进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医学是关乎人生命的科学,更必须谨小慎微。临床医生处在医疗一线,有时决定着病人生死存亡的大事,只有在临床工作中巩固基本功,不断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做到得心应手。同时在临床领域有着丰富的病例资源,科研工作前景非常广阔,从事临床科研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目前我国临床科研工作却并不理想。原因大概是基础理论的学习不足,科研方向把握不准,科研水平不高。巴甫洛夫反复强调的循序渐进,是他多年科学生涯的总结,我们要从中得到启示,认真从头做起,才能不断进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现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有些干脆就是为了升职称而搞的,根本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种“大跃进”式的科研成果漏洞百出,低水平重复,甚至连基本的科研常识也不懂。我曾经参加评审过一项课题,其中两组疗效比较用的是卡方检验,得出P<0.05,但我根据作者的数据进行计算,实际上并不是这回事,另外病例选择和分组也不对,更要命的是这个课题早有人研究过,结论也很雷同。所以要做一项科研工作,必须有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并掌握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找出最适合自己开展的研究课题。同时还必须深入掌握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按照科学的原则进行设计、测量、评价,这样才能做出高水平的成果,而不能为研究而研究。现在我国的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论文质量却不太高,其原因很多,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巴甫洛夫说:“第二,要有科学精神。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俩永远也飞腾不起来发,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将枉费心机”,“肥皂泡尽管很美丽,但一旦吹破了,那时你除了羞愧外将一无所获。”我们要学习巴甫洛夫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他连自己的实验狗都亲自喂食,亲密接触,由此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科学现象。他写文章甚至一个便条也象是印刷的一样。巴甫洛夫做出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决不是偶然的,与他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和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很大关系。洞察事实往往就象捅破一层窗户纸,但是需要花费时间。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发现物质不灭定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7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实验,发现金属在锻烧后重量会增加,这个增加的物质来自何处呢?无法解释,许多科学家都重复了波义耳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罗蒙诺索夫不是机械重复波义耳的实验,而是在寻找这个实验的破绽,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他终于发现波义耳在实验时,是将金属置于空气中锻烧的,罗蒙诺索夫则将金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锻烧,其结果发现重量并没有增加,经过反复思考和大量的实验,他终于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可见尊重事实的重要性,但思考事实发生的原因则更为重要。

  现在有些医生看病非常马虎,只是几分钟的事情,试想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你能掌握到病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吗?你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吗?那么你如何决策呢?大量的误诊和漏诊就是这样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将随之而来。在医学科研包括论文撰写中,情况也很突出,有些人篡改数据,从而得出有利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甚至捏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和观点进行拼凑……,我始终认为造假的论文或科研成果做得再逼真也会有破绽,只是审阅者有无认真审查而已。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杂志是要求投稿者提供原始资料的,以堵造假和剽窃。即使造假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得到发表或获奖,但一旦被识破,正如巴甫洛夫所说,除了羞愧外将一无所获,韩国的黄禹锡干细胞研究造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想与其有精力去处心积虑造假,不如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去做工作,这样才会充实,才会提高。临床工作和医学科学研究概不例外。

  巴甫洛夫的第三点希望是:要谦虚。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或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品质,毛泽东同志说过:“虚心使得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精通,你在某一个方面做出成就,并不是说已经达到顶峰,可能别人又从另外的角度超过了你。所以要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见解,而不能采取文人相轻的态度,对别人的意见不屑一顾。在临床实践中会诊是谦虚的表现,这样才能博采别人之长,补已之短,最终受益的是病人和自己。有时甚至要耐心倾听病人本身的意见,这就是所谓“互动式医疗”,我认为病人是疾病的主体,他对自己的痛苦最了解。有一次,我诊断一个腹泻的病人,他已经做了肠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但是病人说,我才腹泻了一周,怎么就变成了一个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这句“牢骚”话提醒了我,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有被过度诊断的倾向,我试着先用抗生素治疗了一周,病人痊愈了,再复查肠镜,病灶已消失。既向书本和同事学习,也向病人学习,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个医生的谦虚的表现吧!

  我们今天重温巴甫洛夫对青年的三点希望,倍感亲切,这是一个从事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人所必备的素质。

  陈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