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猩红热


发布时间:

2019-01-21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

  本病全年都可发病,以温带、冬春季节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近年猩红热轻症较多,早期应用抗生素使病后免疫不充分,加上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故患猩红热后仍可再患。

  潜伏期通常2~3天(1-7天),典型病例起病急骤并发热、咽峡炎、第2日出现典型的皮疹等,构成猩红热三大特征性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80%以上,严重者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需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麻疹、风疹、药疹等发疹性疾病相鉴别。早期应用抗菌素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隔离期6天。对咽拭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