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微信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南通医保APP

南通医保APP

搜索
搜索

医院文化 / Culture

医院文化

全部分类

童年的小屋

  • 分类:医院心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09 17:0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童年的小屋

【概要描述】

  • 分类:医院心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09 17:08
  • 访问量:
详情

  童年的小屋至今还在,据说已有100多年。在大拆大建中老如皋城大部已不复存在,记得当时许多老年人搬出居住了几代人的老屋,都是泪流满面,因为那里是他们的根,试想,一棵树岂能没有根?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的童年小屋竟然毫发无损保留着。但早已人去屋空,荒芜的地面长满的苔藓,屋内布满的灰尘和蜘蛛网昭示着沧桑变迁。五十多年前,这里是我赖以生存的家。现在每当我空下来,怀旧的情感和愁思常常催促我来到这个老屋,熟悉的天井和大大小小的水缸、房间、门窗、板壁、猫儿洞、阴沟…… 一切如旧,岁月的痕迹没有逝去。

  小屋位于大刘巷最北端,与水绘园相邻。据说解放前这巷子连同西边的小刘巷一并属于刘姓大地主。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租下了,后来又改造成了公房。

  这是一个天地狭小的家,三间矮小平房,砖木结构。从外面看砖已经剥蚀,从里面看,一间堂屋,两个房间,一个更小的厨房和一个巴掌大的天井。总共30多平米,一家五口,床、桌、凳一摆,几乎塞满了。有人戏称:碰屁股也不转弯。与过去上海一家人住的亭子间相差无几。小屋虽然朝南,但天井狭小,前面是民国四合院式的高大房屋。冬天阳光很少,夏天却烈日暴晒,跟着季节的温度放大。据说解放前,大屋是主人住的,小屋是佣人住的,类似柴房。站在天井中间,只能看到屋顶上的四角天空。

  这就是我童年的小屋!每当我来到它跟前时,往事浮现在眼前,如梦境一般。

  我看见年迈的祖母在淘米、洗菜,扫地、抹桌,她矮矮的身段,花白头发,脸上布满皱纹,一双小脚一拐一拐地挪动着,从不停息。甚至还一瘸一拐拎水桶,倒垃圾,上街买菜。那种艰难,我至今都很难过。我还依稀记得晚上捧着奶奶的小脚,听着她的儿歌和三字经渐渐入睡。后来她就病死在小屋里,使我伤感万分。

  童年的小屋没有属于我的一片天地,因为它太小了,睡觉也是我和祖母挤在一张床上。墙外巷子里很喧闹,晚上睡在床上,听见送公粮的脚步声和轻轻号子声,听见独轮车碾压砖头地上发出的叽耶——叽耶——的声音。屋内还常听到老鼠叽叽喳喳打闹声,我常常伴着各种嘈杂的声音入睡。

  我似乎看见写在板壁上的唐诗、英文单词、数学公式、名人警句。小时候我常对着它背诵。我也忘不了那根挂在板壁上的笛子,夏天的傍晚我常对着乐谱断断续续吹一些简单的曲子。

  我还记得与小伙伴们挤在小屋做作业,互相交流讨论,有时为了一条数学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每逢暑假,买上一捆小麦秸秆,斩头去尾,切得整整齐齐,用来编草帽辫子。小伙伴们把秸秆往腋下一夹,聚在小屋里比赛,看谁编得快、编得好,只见秸秆飞舞,悄无声息。一个暑假下来,能挣四五块钱。够学费了。

  我也忘不了亲手栽下的松树,这是我学习了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后特意栽下的,现在早已不知去向。还有那丛很大很大的月季花,开花时的芬芳沁人肺腑,现在已枯死了。就为这月季花,我把邻居隔墙上的砖头拿下几块,围成一个花坛,被人家告了状,不知什么原因,母亲不允许我再碰人家的东西了。

  我也忘不了一家人除夕晚上聚在一起吃晚饭,灯火通明,放爆竹,穿新衣,母亲分糖果,妹妹总是分得多些。从不喝酒的奶奶这时也会喝上一盅,说:“过年不睡觉,喝酒提提神。”接着又絮絮叨叨地说:“一尺布不挡风,一盅酒暖烘烘。”

  我也记起小时候,与邻居小伙伴们一起嬉戏,只听一声呼唤,便飞也似地跑出小屋。于是一大群孩子一齐奔向附近的公园。爬土山,捉蝌蚪,扑蝴蝶,跳格子,滚小玻璃球,在草地上打滚……风轻巧巧的,草软绵绵的,不知有多惬意。要是有修锅匠、炸炒米的经过,必定站在那儿不厌其烦地看着,炸炒米的一声吆喝:“响噢——”必定捂住耳朵,“嘣”一声,炒米开花了。

  我更不能忘记:夏夜,到公园河边乘凉,闷热和蚊子使我一直到深夜才能回屋上床;冬天屋里奇冷,我跑到外面空地里跳格子,和小伙伴挤小矮人取暖。

  那时我曾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等长大有了本事,做一个科学家,建一所大房子!这个理想后来在“文革”中被批评为“白专道路”。

  1968年我告别小屋下乡插队,那时我才16岁,偶然回来就觉得非常依恋。90年代,我们都搬上了宽敞的商品房,小屋孤独而顽强地屹立着,像是斥责着主人的无情。

  童年没有忧愁,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期。到了青中年,生活的重担搁到肩上,渐渐饱经风霜,世态炎凉都看透了,唯有打拼才是出路,小屋被抛到脑后。到了老年,却多了几分迷茫,有点不知所措,渐渐怀念起童年的小屋,怀念那个既辛酸又充满阳光的日子。童年的小屋承载着多少岁月的沧桑,又寄托着多少思念和忧愁,不知小屋在岁月的风尘中还能坚守多久?

  陈正言(该文章已于2015年9月29日发表于《新民晚报新如皋》)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如皋市人民医院

如皋市人民医院
电话:
0513-87312581(白天),0513-87512315(夜间)
地址: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宁海路278号

Copyright 2008-2020 如皋市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3397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