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HOSPITAL CULTURE

自由是最好的教育


发布时间:

2015-11-08

  ——《时间在这儿》闪光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时间最长和影响最深的老师。教育的园地无处不在,除去校园,家庭同样至关重要。学子的成功往往离不开父母的培育和家庭的和睦。这正是我阅读《时间在这儿》的真心感触。

  《时间在这儿》,由胡萱萱、万子牧合著,著名媒体人鞠健夫作序,2015年7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发行。胡萱萱在本地常年从事媒体工作,曾有作品《如皋丝毯》在第五届中国世纪大风采活动中获得金奖。她是万子牧的母亲。万子牧在数月前通过高考,现为北京大学一年级新生。全书共计收录母女二人20多篇散文,回忆了她们一家共同成长的历程。语言娓娓道来,往事平淡如水,但是《时间在这儿》记录下了自由教育的美妙效用,最为引人深思。

  从《橘子》(芥川龙之介撰)到《一件小事》(鲁迅撰)中的主人公都是平凡至极,但他们都具有不平凡的人性优点,因此伟大。书与人一样,文字可以平淡,故事可以平静,但主题不能平常。尤其是《时间在这儿》中的《爱是成长中的养料》、《爱她就给她自由》、《聊一聊,就聊开了》、《牧儿心目中的妈妈》诸篇,字字真情,句句肺腑,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和教育的智慧,彰显出了自由教育思想的真谛。

  早在数千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理念,教育的目的是实现“自由人的价值”。到了近代,大量教育家进一步完善了自由教育理论。譬如美国杜威提倡实用主义教育,鼓励教育应从儿童的天性出发等等。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无论中外,“分数至上”的教育概念往往将不少个体教育者引入了死胡同,自由教育的实践与发展也受到了抑制。诚然,胡萱萱不是自由教育理论家,但是在她的书中读到了自由教育的具象事例,她游刃有余地使用“无为而治”的教育思想将女儿培养成才。

  首先,她学习钱锺书先生,保持一定孩子气,将自己与女儿保持平等的地位。当女儿拿着蜡笔在纸上随心涂鸦时,母亲只是饶有兴趣地观赏;当女儿将玩具丢失时,母亲只是轻轻抚摸她的头,告诉她没事的。诸如此类的行为为孩子随着天性摇曳留下了空间。其次,胡萱萱常常与孩子、老师通过语言或书面形式沟通,加深了母女的了解,彼此知无不言,高度信任。孩子有机会可以通过语言的沟通实现自己自由人的价值,譬如晚间可以与同学一起观看电影等等。当然,自由不等于自流,胡萱萱在许多生活细节方面也规范了女儿的行为。适度的自由教育方式使得万子牧成为一个自律、自勉、自爱的学生,也使得她的学习由“教”走向了“训”,实现了学子路上的华丽转身。

  鞠健夫借用泰戈尔的诗句“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形容胡萱萱自由教育的成功。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教育家潘光旦先生就从小学的角度解释了“教”与“训”的差别。前者含“攴(手打)”的意思,是被迫学习。后者“从言从川”,即说像胡萱萱那样使用言语贯通女儿的心思,如同小河一般平静地归顺大海,女儿主动去探知,去学习,这正是《时间在这儿》最美的闪光点! (急诊科 阮汝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