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HOSPITAL CULTURE

进修体会


发布时间:

2015-05-25

  2014年9月,本人有幸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感染科进修,深入地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管理。同时,也学习了其在临床用药、科室管理、学术传承、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经验,现就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继续教育管理两方面简要的谈几点体会:

  (一)在抗菌药物使用的四点基本原则

  (1)根据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不同种类病原菌所致感染抗菌药物的选用各异,同类病原菌的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亦可相差悬殊,因此当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时,应尽早留取相应标本送细菌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并可按细菌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2)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用药。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及体内过程均不相同,以头孢菌素为例,第一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而第三代头孢菌素则对肠杆菌科等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因此需要根据其特点敏感抗菌素。

  (3)按照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特点用药,老年人、新生儿、孕妇、乳妇各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据肝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的感染病人又具有不同的病理基础。上述情况均可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如药物的吸收、分泌、分布、排泄和代谢过程。例如高龄病人的有效肾单位明显减少,肾功能减退,应用主要经过肾排泄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肾毒性抗生素亦应尽量避免应用。

  (4)抗菌药物在以下情况下的应用要严加控制和尽量避免。1.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要有明确指针,如用于1-2种特定的细菌感染,常可有效,但如期望防止多种细菌,甚至所有细菌所致感染,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未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反而使高度耐药细菌感染发生机会增多;2.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以免助长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并易引起过敏反应;3.病毒性感染及不明原因的发热,除并发细菌感染者外,均不宜应用抗菌药物;4.抗菌药物的联合与应用要有指针,一般情况下不需联合用药。抗生素分为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及介于二者之间三类。

  (二)继续教育管理的三种途径

  (1)定期组织全科开展病例讨论会,从研究生到科内的主治医师、教授等均要出席。每次选一例临床上的疑难或罕见病例进行讨论,如慢性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由主管医生分享病例后,再针对该病从基础知识到最新诊治现状进行介绍,最后全科人员结合实际病情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学习,年轻的医生获得了珍贵的临床经验,而专家教授的丰富经验及临床思维也得到了了传承。

  (2)常规进行青年医师俱乐部学术报告会,报告会主要由年轻医生和研究生主持,科内的主治、教授均要出席,内容包括最新中、外文献或医学新进展的新闻报道、新指南的学习、科研方法讲座等。每位讲者不但要熟悉指南的内容及更新情况,还要了解中、外指南的异同,指南介绍后还要针对大家的提问进行答疑。不但提高大学的专业水平,还提高了年轻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术演讲能力。

  (3)严格的临床带教管理,在此方面不仅要求学生在临床知识、技能方面有所提高,还要求学生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临床上遇到问题要自己主动查找最新进展。在学习结束前,每人都要结合所管患者的病情,做成PPT,并在科内进行讲演,讲演会由带教主治医师评分,包括资料搜集、PPT制作技巧、表达能力等。

  总而言之,此次学习让我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尤其对严谨求精四字感怀至深。客观的说,这四字是作为医生的立身根本,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没有严谨就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只有精湛的医术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严谨。而勤奋又是严谨求精的基础,学习是获得精湛技术的途径,让我们一起将勤奋学习落实在为医学事业和病人的无私奉献上吧。(感染科 张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