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HOSPITAL CULTURE

谢谢您的正常


发布时间:

2014-11-11

  ------一名患者的就医感悟

  『南京]吴非

  能不上医院,尽量不要去,可能已是社会共识了。

  扭伤了膝关节,肿了,几个小时就没法动了,晚上打车到医院看急诊。外科急诊,大夫闲着,戴着大口罩,原来就瘦削的脸,这么一包,就剩下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了;能看到头发,从头发上判断,三十出头。我不确定他是否看到我拄着手杖,总之.他坐在桌后没动弹,有点失落青年似的茫然。也难怪,听说现在大医院,比美国还要狠,不是博士不要。但我不懂,不过是看骨伤,为什么外科医生要把口罩戴到这个份上,再说,埃博拉还在西非呢。因为看不到口型,也就无法听清博士的方言,于是捋上裤管请博士看肿胀的关节。我不指望博士手到病除,我只想让他判断一下伤势。但博士瞄了一眼就开方子了,他不作按压问询,也不让我做任何动作以判断。问他可能是什么伤,他说:“先贴膏药,如果不消肿,再来看门诊。”我觉得艰难地来到医院,医院把这么个防护严密不会说话的医生给我看,是在告诉我:不到要命,尽量别来。

  第三天,腿不能动弹,不去不行了。挂不到专家号,我也从不迷信专家,我这伤不可能是疑难杂症,医生只要负责检查一下,就行。普通号有可能遇到行家的。等了一个半小时,叫号了,进了诊室,这大夫年纪和我差不多,胸牌上别的是主任医师,大概轮到他坐普通号。有意思的是:专家坐到普通号诊室,就不是专家了,他连大口罩也不戴,一下子就把技术水平降到连普通号也不如的地步。这时候我就感到戴口罩的另一种作用了:戴了大口罩,至少你不会看到他那冷漠的不耐烦的脸。主任也是看了一眼,说:“哪个让你贴膏药的?揭掉!皮要烂的。”看他是在想迅速打发我,便简要地说了伤势,我以为他会按压一下作个基本判断的,哪知他的方子和检查通知单已开好了。“做核磁共振去,反正你是公费。”这个六十岁的人是如何行医的。他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就这么三四分钟接触,我就敢说他不合格。

  核磁共振那边说,明天起放假三天,过了中秋你再来吧。技术设备越好,医生越发依赖。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么多外伤,没有一人做过CT,炮火连天的海滩上就敢动手术。

  想到自己给医院添这么大的麻烦,就更埋怨自己走路不当心了。

  过了中秋,做核磁共振,医生可能长期受过委屈,脸也不好看,说话没好气,认为我的手杖碍事,我放下手杖,她又嫌我动作慢。“请问什么时候拿报告?”“明天下午五点。”“那五点钟还给挂号吗?”“那我就不知道了。”

  在医院,看着那些扶老携幼等待希望的人,总是充满悲悯,和他们比,我的痛苦不算什么,况且“反正你是公费”。但是,每个人都对医院怀着信任。我拄着手杖一拐一拐地路过医院的大厅,那钢琴声治不好我的伤腿,但我想用它抚慰受伤害的心。我还能怎么办?你现在该知道钢琴的作用了吧。

  虽然没有诊断报告,我还是想碰一下运气。路过一个诊室,想咨询一下,女医生说,你还是去挂个号吧,因为没号不能开处方。她仔细看了伤褪,在膝盖髌骨轻轻按压一周.不断地问:“疼不疼?这里呢?这里呢……”这就对了,这是我小时受伤就医的经历。告辞时,我说:“谢谢您把我当人看。前两次的医生,都是瞄一眼就开方子了,连按压也不做。”医生很诧异,但周围的病人都笑了。

  不管什么行业,都有不同品格的人。我只希望遇上正常的人,我感谢正常。